<strike id="x0671"></strike>
  • 
    
      <output id="x0671"><em id="x0671"><input id="x0671"></input></em></output>
      1. <th id="x0671"></th>
          課件 教案 試卷分析

          高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

          高中物理 教學設計 未知/陽光 2020-09-21   次瀏覽

          一、教材分析

          “彈力”是高中力學的基礎內容和重要內容,是高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難點。通過對彈力的學習,一方面為下一節摩擦力學習做鋪墊,另一方面為學生學會準確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今后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動能定理等力學知識解決動力學問題打下好的基礎。所以本節課在物理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學情分析

          1.高一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以邏輯思維為主,但是思維常常與感性經驗直接練習,仍需要實物、具體的圖片、視頻畫面支持。

          2.學生在初中時已經接觸過彈力的概念,知道彈性形變和塑性形變的區別,在高中階段要學會判斷彈力的有無以及彈力方向的確定,要求學生經歷定量“探究彈力的大小與形變量的關系”的過程。

          3.學生已經了解通過作圖法去處理實驗數據,可以自主做出F-x圖象。

          三、教學目標

          1.知道常見的形變,通過實驗了解物體的彈性。

          2.知道彈力產生的原因和條件。

          3.知道壓力、支持力和繩的拉力都是彈力,會分析彈力的方向,能正確畫出彈力的示意圖。

          4.通過實驗探究彈力和彈簧形變量的關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學研究方法。

          5.了解彈力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物理與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

          四、教學重難點

          1.知道彈力產生的原因和條件(重點)

          2.會判斷彈力的有無和彈力方向(重、難點)

          3.通過實驗探究彈力和彈簧形變量的關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學研究方法(重點)

          五、教學過程

          層次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堂導入

           

           

           

          “砸核桃演示活動”

          活動導入

           

           

           

           

           

           

           

           

           

           

           

          1..觀察現象并思考

           

           

           

           

          1.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2.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能力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1、形變

          1.根據演示實例發現,彈簧形狀變化,直接引入形變的概念。

          2.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列演示活動,引導學生總結形變的相關知識:

          (1)一切物體都可以發生形變,不能發生形變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2)形變的分類

          (3)彈性限度

          3.指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教會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學習。

           

           

          二、彈力

          1.分析“砸核桃”時手的受力情況,提出問題: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什么樣的作用呢?

          2.依托教材55頁圖3.2-3

          267842898056264510783218926872773773

           

           

          引導學生觀察小車跟彈簧發生相互作用后運動狀態發生變化,并總結彈力的概念。

          3.展示生活中關于彈力的實例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總結出彈力產生的條件。

          三、幾種彈力

          1..創設情境,設置問題,總結判斷彈力有無的方法、總結幾種常見的彈力以及彈力的方向。

          2..展示考察彈力產生條件和判斷彈力有無的習題

           

          四、不同接觸方式的彈力方向

          1.展示不同接觸方式的物體所受彈力的練習

          2.引導學生總結不同接觸方式的彈力方向

           

           

          五、胡克定律

          1.展示彈弓發射彈丸的不同情況

          提問:彈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2.引導學生“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定量關系”

          3.實驗前提問:

          (1)實驗需要測量哪些數據,如何測量?

          (2)如何處理數據,得出定量的關系?

          4.幫助學生明確實驗原理、步驟、注意事項;指導學生實驗

          5.分析實驗數據,引入勁度系數

           

          六、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自主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1.學生拉動橡皮筋、彈簧、按壓桌面、擠壓橡皮泥使物體發生形變

          2.觀察現象并找出與眾不同的形變

          微小形變-玻璃微小形變-桌面3.觀察玻璃瓶的形變、桌面的形變,了解放大法在物理學中的應用

           

           

           

          4.通過動手拉動不同的彈簧,直觀感受彈性限度。

           

          1.動手操作實驗

          彈力-小車

           

           

          2.觀察現象,自主閱讀教材P54-55,總結彈力概念。

           

           

           

           

           

           

           

          3.觀察圖片,小組討論,總結彈力產生的條件

           

           

          5673783949724937371..分析實例,總結彈力的種類和方向

           

           

          2..通過練習題分析有無彈力,總結判斷有無彈力的方法

           

          1.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主作圖

          2.總結判斷彈力方向的方法

           

           

           

          1.思考問題,總結彈簧彈力與彈簧形變量的定性關系。

          2.小組討論,制定實驗方案,確定實驗步驟。

          3.學生分小組實驗。

          4.記錄實驗數據,做出

          F-x圖象

           

           

           

           

           

          5.得出實驗結論:胡克定律

           

           

          1.判斷彈力的有無和彈力方向

          1.學生動手操作,初步直觀感受形變,不同的實驗現象增加學生的求知欲

          2.通過思考、猜想培養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3.明顯的實驗現象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便于學生掌握知識,總結學習方法

           

           

           

           

          1.學生親自感受彈力產生的過程,加深對彈力概念的理解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受力分析、觀察現象、總結規律等的能力

           

           

           

           

           

           

           

          3.突出“知道彈力產生的原因和條件”的教學重點

           

          1.學生直觀看到形變,更容易理解彈力的方向。

          2.突破“會判斷彈力的有無和彈力方向“的教學難點

           

           

          1.學練結合,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

          2.突出本節課重點,突破難點

           

           

           

          1.聯系生活實際方便學生理解彈力大小與形變量的定性關系

          2.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學生用作圖法處理實驗數據并得出實驗結果的能力

          4.突出“通過實驗探究彈力和彈簧形變量的關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學研究方法”的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自主總結歸納的學習習慣

          六、課后作業

          1.學習指導P44,隨堂基礎鞏固1-4

          (設計意圖:1.學生鞏固所學內容 2.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學會應用。)

          七、板書設計

          一、形變

          二、彈力

          (1)定義 

          (2)產生的原因  

          (3)方向  

          (4)大小

          三、胡克定律

          (設計意圖:1.清晰明了的給學生展示本節課的重難點

          2.為學生做好課堂筆記提供思路)

          八、教后反思

          版權所有

          久热爱精品视频在线